凡例王力先生中古音輸入凡例

一、本資料庫所收王力先生中古音擬音資料,係以一九九八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之李珍華、周長楫合編《漢字古今音表》(修訂本)為依據。《漢字古今音表》(以下簡稱《音表》)的擬音以王力先生《漢語史稿》(修訂本)上冊(第十節「中古的語音系統)為基礎,只全濁聲母改為不送氣音,日母改作[ ɽ ]。
二、《音表》並未列出同一反切底下所有字,按照同切語為同音的原則輸入系統所有收字的擬音,然見於《音表》而資料庫未收錄之字型,並未輸入擬音。如:第49頁下「茌」,為《集韻》所收「茬」之俗字,因資料庫暫以《廣韻》收字為主,目前未有此字型故不收。
三、《音表》未收而系統所列《廣韻》反切諸字,按照聲紐、韻攝、韻等、開合加以交叉比對輸入擬音。例如:「辡」字為「方免切」,見於系統不見於《音表》,按頁225「方緬切」,「免」、「緬」同地位,輸入擬音為[ pĭɛn ]。
四、《音表》中的重紐字組,擬音並無分別,不同於董同龢、周法高等其他學者的擬音有加以區別重紐,少數不同處應當是作者筆誤。如:頁47「逵」等「渠追切」字,依書之敘例脂、旨、至三等合口字應當擬作[ wi ],此處寫作[ ui ],據以更正。
五、《音表》擬音有誤植、筆誤者,均據韻書或合理之音韻對當關係不輸入或加以改正,此種情形有:
(一)誤植反切者,如:頁57「犄」字歸為上聲「居綺切」下,然不論《廣韻》或《集韻》,「犄」都只有平聲的讀法,疑此處為誤植或形誤,故不輸入。
(二)反切字誤者,如:頁374「迸」為「北諍切」,擬音作[ pæŋ ],依《廣韻》更正為「比諍切」,聲母為並母,故改擬音為[ bæŋ ]。
(三)誤衍上字者,如:頁150「債」字為「側賣切」,用重文符號表示與上方「莫懈切」擬音同,明顯有誤,直據其書敘例和他處擬音擬為[ tʃai ]。
(四)聲母有誤者,如:頁252「䫄」字為「丑刮切」,擬作[ ȶwat ],然徹母當擬為[ ȶʰ ]。
(五)韻母有誤者,如:頁329「傍」為「步光切」,擬音為[ bɑng ],然宕攝開口一等唐韻字,應改正為[ bɑg ]。
六、王力《漢語史稿》有區分真韻合口與諄韻合口,[ ĭwĕn ]為真韻合口字擬音,諄韻合口則擬作[ ĭuĕn ],但《音表》敘例並沒有分出真韻合口,偶有與王力擬音不同之處,如頁166去倫切「囷」又直接視為諄韻字擬為[ ĭuĕn ],可見《音表》作者或許對個別字另有看法,或立場並不一致。